武汉“北极村”吃“旅游饭”走上振兴路

2021-11-19 18:42
来源:长江日报

毗邻景区建设美丽乡村

武汉“北极村”吃“旅游饭”走上振兴路

    昔日封闭的刘家山村,已经“蜕变”为农旅发展明星村。

    蔡店街清凉寨的行星民宿吸引了不少游客前往打卡。

□ 长江日报记者余康庭 见习记者周嘉锡 通讯员梅宇

    你印象中的乡村是什么样子的?泥泞的小道、破旧的房屋、脏乱差的环境?那你有必要去武汉的乡村走一走了!近年来,随着美丽乡村建设,一幢幢白墙灰瓦的房屋在农村拔地而起,一条条平整的水泥路通往家家户户,不少乡村还根据自己的特点,将绿水青山完美融入村容村貌,打造出世外桃源般的美景。在这个深秋,一起来,跟随《大地》周刊记者“发现最美乡村”。

    “路变宽了,灯变亮了,村湾环境变美了,随之而来的游客也越来越多、人气越来越足。老百姓在家门口靠吃‘旅游饭’,把生活过得更红火了。”11月12日,在黄陂区蔡店街刘家山村,村民谢曼的一番话,说出了当地人近年来的真实感受。

    刘家山村地处武汉西北端,因地理位置及“武汉海拔最高的村”这一特点,被称为武汉的“北极村”。曾经,这个小山村十分贫困、封闭,而随着与之毗邻的国家4A级景区清凉寨正式运营,村里人渐渐吃上了“生态旅游饭”,如今,公路通到家门口,村容村貌也发生了巨变,农旅融合发展的好处实实在在看得见。

    ■ 乡村景色美如画,村民吃上“旅游饭”

    每到深秋,清凉寨景区内的枫树纷纷“走红”换妆,犹如晚霞栖落,蔚为壮观,再加上由绿油油的银杏转为金黄色,红黄绿染满山间,风景绝佳,吸引不少游客观赏打卡。每到此时,刘家山村也会热闹起来。

    “我以前在外打工,现在和老公回家做农家乐、民宿,一年能挣20多万元,日子越过越滋润。”谈到现在的生活,今年48岁的刘家山村村民张玉琴颇为满意。“村里的茶叶、山核桃、猕猴桃、土蜂蜜也卖得很好,大家伙都铆着劲把品质和服务越做越好!”

    在刘家山村,很多村民像张玉琴一样,吃上了“生态旅游饭”。

    “现在你来我们村走一走看一看,会很难想象过去这里是贫穷和封闭的代名词。”刘家山村党支部书记刘欣说。刘欣介绍,以前,村里都是低矮破旧的土房、泥泞不堪的土路,随着清凉寨景区的运营,村里人一致认为,村子既然靠近景区,那就大力发展乡村游,让农旅深度融合。

    作为黄陂区委办公室的扶贫联系点,刘家山村首先依靠政策,争取来大量资金,改善了基础建设和村容村貌,随后因地制宜,借助区位优势发展乡村游、农家乐、民宿等服务业,实现了从贫困村到美丽乡村的蜕变。

    “有条件的村民可以发展农家乐,其他人可以做小本生意或到景区务工,基本在家门口就能有稳定收入。”刘欣介绍,如今村子里有30多户村民干起农家乐,“春天看樱花、夏季来避暑、秋天赏红叶银杏,全村人均年纯收入已经超过了1万元”。

    ■ 一个街道拥有3个4A级景区,“主动想方法”就能致富

    与刘家山村相邻不远的道士冲村,也毗邻一个4A级景区——锦里沟景区,乡村游的发展,改变的不仅是村子的面貌,还有村民们的思想。许多脱贫户从过去的“等、靠、要”,到现在主动想方法、觅出路,眼界开阔了,办法也就更多了。

    “走喽,赶紧出发,周末景区人多,早去做好准备工作。”一大早,家住道士冲村的张木元就催促着老伴刘小芹去景区务工。刘小芹在锦里沟景区当秩序员,负责引导停车场车辆进出;张木元以往在景区干杂活,学会了景观石的手工活后,现在开始自己接活,靠着手艺,每天能收入160元左右。

    “过去张木元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靠种地干农活过活,入不敷出,只能靠政策兜底。”道士冲村村委会主任张玉新说。2016年,经过和景区协调,村里介绍他们夫妇到锦里沟景区工作,每月两人有4000多元的收入,现在张木元学会了手艺活,年收入有五六万元,一家人日子越过越好。

    “下一步,村里还将利用区位优势,积极引进企业,启动打造滑翔伞游玩项目,真正让村民们在发展乡村游的过程中得到实惠。”张玉新说。

    刘家山村和道士冲村的蜕变不是个例。据悉,这两个村所属的蔡店街,旅游资源在武汉独一无二,已建成和待开发的有“八景”,是全国唯一一个有3个4A级景区的街道,集聚了农业休闲、山水风光、文化旅游、红色旅游、户外拓展、健康养生等多种功能和一系列多样化乡村生态体验项目。

    目前,整个蔡店街年接待游客量超过100万人次,全域旅游格局已经形成。

    ■ “一村一品”勾勒乡村振兴新图景,村民致富路越走越稳

    “农旅产业融合发展,不能盲目跟风,要围绕特色产业做文章。根据各村湾不同的资源禀赋,我们培育发展了葡萄园、太空莲、油茶、黄桃等产业基地。”黄陂区蔡店街道办事处主任辜宏建说,农旅深度融合,蔡店街推行的是“一村一品”概念,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在蔡店街姚家山村,一幢幢古朴新居错落有致,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每逢周末,游客络绎不绝。依托村里的红色文化资源,姚家山村近年来积极打造“武汉抗战第一村”,这个四面环山的穷山沟摇身变为红色旅游村,村民致富路越走越稳。

    姚家山村党支部书记姚海军告诉长江日报记者,2012年以前,姚家山村是个交通不便的贫困村,村民大多数只能外出就业。在政府的支持下,经过3年打造,2015年,姚家山风景区和新四军第五师历史陈列馆正式开放,目前年游客量已达20万人次以上,年创收益600万元。

    “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和自然资源,就是我们打开致富门的金钥匙。”姚海军说,姚家山曾是军事战略要地,留下大批珍贵的抗战遗址群,村里挖掘红色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教育,研发红色文艺节目、红色课程;新建可容纳300人听党课、学党史的红色大讲堂;建成红色老书体验馆、影像体验馆、歌谣体验馆、手工体验馆等数个场景在内的“姚家山红色经典体验街”。如今,姚家山村正着力完善红色产业链条,升级旅游产业链,探索发展观光农业、特色民宿等产业。

    随着姚家山景区的发展,村民也吃上了旅游饭,景区盈利后每年会按照约定给村民分红。同时,景区也为村民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景区在职员工中,六成都是当地村民。另外,村民还自发发展农家乐、民宿和土特产店达37家,农家乐年均收入达15万元以上,去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2.3万元。

    “乡村产业振兴各具特色,各展所长。”在蔡店街,各村落依托“大都市近郊”的区位优势,推进乡村休闲游采摘产业,“串珠成链”融合式发展:李谷堡村建起“阳光玫瑰”葡萄产业园,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6万余元;李文三村进行太空莲产业规模种植,不仅成了莲藕产业大村,夏季近百亩的荷花盛开,还成为了市民下乡的必去打卡点……

    蔡店街道党工委书记裴卫华表示,下一步,全街将开阔眼界,拓展思路,以锦里沟、清凉寨、姚家山等为核心,丰富旅游产品,延伸旅游线路,推动景区由休闲游向观光游、度假游转变,深度带动沿线万名群众吃上“旅游饭”,绘就一幅既让游客满意的“山水图”,又能提升村民幸福指数的“致富图”。

    本版策划/刘元聪 李英波 统筹/贾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