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武汉3个脱贫村:日子越过越红火

2021-02-28 17:25
来源:武汉市扶贫开发办公室

探访武汉3个脱贫村:日子越过越红火

来源:长江日报   

  黄陂区王家河街青云村新面貌。

  长江日报记者刘斌 摄

  2月25日,帮扶干部张安华(右)、覃昊宜(中)和毛家冲村致富带头人程喜林(左)正在查看

处于休眠期的无花果。

  长江日报记者胡冬冬 摄

  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我市将脱贫攻坚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各级党政组织和社会各方力量参战,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到2020年,全市8.85万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7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

  昔日的贫瘠荒地变成了致富产业园,曾经的贫困村变成了美丽乡村。25日,长江日报记者回访了我市部分曾经的贫困村,所到之处,见到的是村民们脸上洋溢着的开心笑容。

  江夏区舒安街八秀村:

  曾经全街贫困户最多

  如今是全街首个“美丽乡村”

  帮扶干部刘志耀

  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25日上午,83岁的江夏区舒安街八秀村村民王金香,慢慢走进家旁的村委会,观看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直播。“村里人告诉我,刘书记(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刘志耀)去北京接受表彰了,我要来看看。”当日,八秀村数十位村民,一起在崭新的村委会会议室里看电视直播。

  位于武汉最南部地区的八秀村,曾是舒安街贫困户最多的村庄。59岁的刘志耀先后任八秀村驻村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舒安街党工委副书记(挂职)。在他和驻村工作队队员的努力下,八秀村的村集体年收入由零跃升至30多万元,建成了舒安街的首个“美丽乡村”。

  八秀村支部书记王和林告诉记者,当时的八秀村,以农业生产为主,村集体产业全无,“村民想致富,但没有办法。”

  2015年,刘志耀和驻村工作队来到八秀村,他们带领村干部们放眼看世界,到宜昌考察光伏发电、到外省考察中草药种植……不断帮村民们谋出路。随后,在武汉市民政局等对口扶贫单位的支持下,村里建起了100KWP光伏发电项目,为村集体年增收10万元左右,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藠头生产基地也相继成立,村民们有了就近务工的地方。如今,村里贫困户年收入均超6000元,全村脱贫出列。

  在八秀村,村民们给刘志耀起了个外号“刘婆婆”。“因为他喜欢和大伙拉家常,大伙也愿意和他聊。”王和林说,“刘书记非常了解大伙的想法,能劝导大家好好发展。”

  在王和林眼里,村里最大的改变,不是村容村貌,而是大伙的思想变了。每年,刘志耀都会组织村里的留守儿童和老人,到武汉科技馆、黄鹤楼参观。“现在,村里的小孩,都愿意读书,看到了外面世界的好,就有了努力的目标。”

  2018年,八秀村开始美丽乡村建设,成为全街首个美丽乡村。记者在八秀村中漫步,崭新的民舍白墙灰瓦,风貌如同美丽景区,12个自然村湾,村村都通上了路灯。接任刘志耀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的武汉市民政局干部王志平表示,我们一定会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将巩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结合,推动当地产业持续发展。

  黄陂区王家河街青云村:

  产业兴环境美村风正

  村民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

  帮扶干部杜凡

  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25日一早,在黄陂区王家河街青云村村委会,扶贫干部、村干部和村民早早守候在电视机前,等着收看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的直播。

  48岁的吴高云是青云村“微产业联盟”的致富带头人,直播开始前两个小时,他就带着本子和笔到村委会,摆好桌椅,张罗布置直播收看现场。“昨晚听说村里集中收看直播,我第一个报名参加。特别是知道杜书记(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杜凡)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后,我心里特别高兴,想第一时间打电话祝贺他。”

  曾是全市重点贫困村的黄陂青云村,由武汉市公安局对口帮扶,杜凡担任驻村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吴高云回忆,当时自己在外务工,想回村发展产业,但因底子薄、没技术、缺资金而选择放弃。“工作队来后,杜书记第一时间了解情况,给我提供大白刁、小黄鱼优良种苗和大番茄、圣女果优质菜苗,又请来市农科院专家跟踪指导,找来银行提供资金保障,鼓励我放手做产业。去年鱼塘大丰收,菜地种了1万多斤萝卜也卖完了,年收入超过10万元。”今年,吴高云干劲更足了,计划把鱼塘规模扩大,年前已将鱼苗投放,计划在3月份前把种植大棚盖好。

  “全靠党的好干部和好政策,我们家才能脱贫。”73岁的吴先田告诉记者,在工作队来之前,他仅靠种水稻谋生,一年收入不到1万元。去年,他开始种萝卜,3亩多地产出2万多斤萝卜,经过杜凡和驻村工作队的联系,全部销售一空,一年收入超过5万元,实现稳固脱贫。“今年,我准备继续发展种植,加些辣椒、茄子、番茄品种,争取收入再翻番,咱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了。”

  产业兴了,环境美了,得益于村风正了。杜凡进村扶贫后,用党建引领脱贫攻坚,针对村风不淳的问题,他敢于碰硬,大刀阔斧进行整治,强作风、严制度,实现“零”招待。村两委和工作队围绕“共谋、共建、共管、共享”,打造了村容村貌整洁、村风民风文明的幸福宜居美丽新乡村。

  “这一切的变化都来之不易,‘领头雁’起到关键作用,老杜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实至名归,我们都为他骄傲!”青云村党支部书记熊兵说。谋发展、稳脱贫、抓党建、强治理,工作队为青云村老百姓做的都是大实事,村里的荒地都种上了莲藕、水稻和果树,村民在家门口就可以就业增收。

  如今,青云村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实现由“空壳”到20余万元的飞跃,2017年就已实现整村脱贫出列,村民收入大幅提升。村内果园种植、水产养殖和经济林木等项目实现规模化生产,“微产业联盟”范围日益扩大,并建起全市第一个村级快递落户点和远程医疗室,村民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了。

  新洲区凤凰镇毛家冲村:

  贫瘠丘陵变农业展示园

  贫困户被扶上产业致富路

  帮扶单位武汉市委组织部、市农科院驻毛家冲村工作队

  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这里曾是荆棘丛生的荒土坡,扶贫工作队让这里变成了‘聚宝盆’!”2月25日,记者来到新洲区凤凰镇毛家冲村,说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武汉市委组织部、市农科院驻毛家冲村工作队,村“两委”成员程喜林赞不绝口。

  毛家冲村位于新洲区凤凰镇西北丘陵边陲岗地,地势起伏、土壤贫瘠。2015年以来,在驻村工作队的努力下,该村逐步探索出了一条以“生态农业+休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记者看到,眼前的村庄鱼塘星罗棋布,苗木层层叠叠,毛家冲村现在已是武汉市首批乡村休闲游示范村。

  经济林生态种养高效模式展示园位于毛家冲村村委会背后的一片坡地上,一条新铺设的小道两旁,特色经济作物分区分类,延绵一片。这里曾是杂树丛生,无法下脚的荒地。2019年10月起,驻村工作队带领村“两委”班子、村民一道,平整土地、杯苗栽种、开山筑路,去年秋季,这片150亩以用材林、果树圃、经济作物间作套种为主的农业园落了地。

  四倍体泡桐、玛斯义陶芬无花果、洋丰甜柿……田间,特色作物种植区竖起说明牌。“展示农业科研成果,激发村民产业致富的信心。”驻村工作队队员、市农科院高级农艺师张安华说。

  “多谢工作队,我们家的桃树‘升级’了!”六旬村民程秋冬指着自家旁边百余棵桃树,欣喜地说,前不久,在张安华的手把手指导下,他家桃树嫁接了新品种,今年结的桃子更大更甜。

  因家人患病,程秋冬家曾一度陷入贫困。2015年以来,驻村工作队根据他本人意愿,定向帮扶家禽养殖。每年都把免费提供的数百只鸡苗送到家里,还安排养殖专家定期上门走访指导,程秋冬慢慢成了养鸡能手。

  2016年,程家从村贫困户中出列,他家养鸡规模稳步扩大,每年能带来2-3万元净收入,“工作队就像自家亲人,带着我们渡过难关,奔向好日子,心情越来越舒畅。”程秋冬感慨。

  去年以来,毛家冲村村民陈盛银每天都骑车前往邻村,开启一天的忙碌。陈盛银曾是村里的贫困户,驻村工作队依照政策帮助陈盛银申请到低保,还引导他在邻村租下一块地,办起小型家庭农场,这里有田有塘,在驻村工作队农业专家指导下,他养殖家禽、牛、鱼,每年净收入约2万元。前不久,他新买了一辆电动三轮车,“骑在田间,心里甜滋滋的。”

  回望脱贫致富路,陈盛银感慨:“想致富不能‘等靠要’,驻村工作队手把手地把我扶上了产业发展路,靠劳动过上好日子,我越来越有信心!”

  


(长江日报记者汪峥 余康庭 潘璐 宋磊 通讯员刘龙腾 陈善文 林建武 覃昊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