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甸梅池村发展赏花游带领村民共同富裕

2021-12-22 20:26
来源:长江日报

从传统农业,到如今芳香、民宿、农家乐等产业蓬勃发展,5年多的时间,位于蔡甸区索河街西北部的梅池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乡野变“花田”,村民变“花匠”,从索河街26个行政村中的倒数几名,一跃成为武汉市美丽乡村示范点、武汉市宜居乡村。其中,村里依托域内山水资源和人文优势打造的“香草花田”项目,更是中国首家以自然村落为载体的芳香产业综合体。


■ 撂荒土地变身“香草花田”

阳春三月赏花踏青游客络绎不绝


12月15日,长江日报记者走进梅池村“香草花田”,道路干净整洁,阵阵芳香气息扑面而来,在此务工的村民们正小心翼翼地给芳香苗木除草施肥,令人仿佛置身于一幅田园画卷当中。


“原本这里是一片撂荒的土地。”梅池村党支部书记曾望香介绍,“梅池村全境67%的面积为山地丘林,户均仅有1亩多耕地,而且由于离水源远,种植水稻产量并不高,一亩地年收入不到1000元,微薄的种田收益,让村里绝大多数青壮年都选择了外出务工,农田有效使用率极低。”


2013年5月,“香草花田”作为武汉市赏花游建设项目被引进到梅池村。该项目包含香草花田庄园、香草森林芳香产业主题区、乌托邦农场共享农场种植区、花田香村、花田香村营地五大版块,采取“村企合作”模式,成立香草花田农民合作社,村民可以用闲置的土地、宅基地和房屋入股,进行集约化流转,合作社进行统一生产布局、统一经营管理、统一面对市场,保障村集体、农民和公司三者的利益。


2015年,“香草花田”正式开园。经过几年的发展,如今,每到阳春三月,伴随着玫瑰、薰衣草的陆续开放,络绎不绝的游客便会来此赏花、踏青,“芳香美丽经济”被全面激活。


“园区内种植了百余种来自世界各地的芳香植物,四季花开不辍,配上秀丽的村湾风光、芳香文创产品,梅池村的‘芳名’越来越‘香’。去年疫情缓解后,接待游客13万人次,今年到目前已接待游客17.34万人次。”香草花田负责人周丹丹表示,产业是带动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一环,园区将遵循“抓住特色,重点创新,适度超前”的原则,走产业生态化、乡村特色化、城乡联动化的发展道路,形成以观光农业产业为基础、乡村振兴为抓手、休闲康养产业为支撑的香草花田三位一体特色产业发展体系,更好地服务市民下乡游玩。


■ 村子美了人气旺了致富途径更广

在家门口就业比进城打工挣得还多


如今,村子美了,人气旺了,村民们增收致富的途径也更广了。2015年香草花田开始运营之后,70多岁的村民李香云就一直在园区当“花匠”,“我主要在园区负责种植,以及苗木和花草的修剪,天天与花草相伴,不仅空气好,锻炼了身体,每年还能增收2万元左右,日子越过越好”。


越来越多的游客,还唤醒了村里“沉睡的资源”。由于紧贴香草花田园区,村里以前许多闲置的民居经过美丽乡村改造后,也成了大家眼中的“香饽饽”。周丹丹说:“村湾农户改造的民居不仅改善了村容村貌,也为园区增添了接待住宿、餐饮配套的服务,两者相辅相成,假日期间十分火爆。”


“不少来香草花田的市民,还会买一些特色农产品。土鸡蛋、豆丝、糍粑都是大家喜欢的东西。”于是,香草花田根据村民自家特色进行产品开发和对接,依靠园区的客流为农户提供销路,扶持农户自己创业。现在,村民们有的做农家豆丝,有的做农家乐,有的做油坊,有的做民俗,乡村产业发展异彩纷呈。


“现在,有不少村民像李香云一样,选择在家门口就业,既能照顾家里,年收入还能有七八万元,比在城里打工挣得都多。”周丹丹介绍,近三年,通过乡村振兴、精准帮扶,梅池村香草花田园区带动了农家乐十余家,解决周边村湾就业100多人次,人均年收入提高7400元,孵化乡村企业5家,完成2个中心湾组的乡村改造及建设,村湾农户改造200余户。


“下一步,村‘两委’和香草花田还将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美丽乡村改造工程,整合乡村资源,吸引更多能人返乡和市民下乡创业,带动更多村民走上致富路。”梅池村党支部书记曾望香说。